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煤制烯烃“钱”景几何?
煤制烯烃“钱”景几何?
发布日期: 2021/6/23 9:07:04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日前,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烯烃项目完成环评公示,规划新建22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及45万吨/年聚乙烯、45 万吨/年聚丙烯等装置。至此,内蒙古已投产及在建、规划的煤(甲醇)制烯烃产能超过1200万吨,位列全国第一。

煤制烯烃是公认“最赚钱”的煤化工细分领域,近几年产能增长最快、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因此成为诸多企业、地区争相引入的“香饽饽”。仅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为例,除了上述80万吨项目,目前还有宝丰集团4×100万吨/年烯烃、盛虹180万吨/年烯烃等大型烯烃项目正在推进。

而在火热背后,煤制烯烃产品长期以中低端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作为“两高”产业,项目审批持续收紧,建设运营难度随之升级。挑战加剧,这个“最赚钱”的行业如何应对?

需求空间、盈利水平均有保障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统计,截至“十三五”末,我国已建成32套煤(甲醇)制烯烃,年产能超过1600万吨。即便在2020年国际油价暴跌、市场需求锐减的情况下,现代煤化工行业遭遇连连冲击,煤制烯烃仍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截至当年9月,产能利用率达到100.4%,利润总额1.8亿元。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钰告诉记者,按照产品划分,现代煤化工各细分行业均有自己的“临界点”。当国际油价分别高于70-75美元/桶、55美元/桶左右,煤制油、煤制乙二醇具备盈利能力。相比之下,煤制烯烃盈亏平衡点较低,可承受界限低至40-45美元/桶。“整体来看,这是目前盈利水平最好、甚至唯一持续挣钱的细分领域。”

同时,市场需求潜力可观。以乙烯和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是重要化工原料,日常所需的塑料制品、家具建材、部分衣物及化妆品等加工,均离不开这一基础原料。但目前,我国烯烃当量自给率仅在50%左右。“由于需求持续增长,到‘十四五’末,供应仍有可能存在不小缺口。可以预见,煤制烯烃市场空间很大。”王珏称。

记者还了解到,传统烯烃生产以石脑油蒸汽裂解等方式为主,强烈依赖石油资源。通常,一个百万吨级烯烃工厂,需要千万吨级的炼油厂配套提供石脑油原料。“现阶段,我们的烯烃产品主要来自石化路线,煤制烯烃只占到1/4左右。从技术、经济水平来看,通过煤炭清洁利用生产烯烃已具备可比性,有助于降低原油对外依存度。”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朱伟平认为。

准入条件收紧,同质问题突出

前景虽好,考验不少。多位业内人士坦言,要想抱住这个挣钱的“金娃娃”,门槛越来越高。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全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煤制烯烃吨产品碳排放量约为11.1吨,相比其他煤化工项目处于高位,未来二氧化碳处置费用将直接增加运营成本。而且安全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获取用水、用能、环境指标的难度加大,我们已有项目卡在了节能审查环节。”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称。

王钰证实,碳减排对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刚刚下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煤制烯烃是典型的‘两高’产业,在部分地区,未来只有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才能统筹协调指标。比如内蒙古,尽管煤炭资源丰富、具备价格优势,现已对此类项目加强管控。”

除了外部环境收紧,产业内部也有短板。上述企业人士表示,煤制烯烃产品现仍以中低端为主,所生产的乙烯、丙烯集中在少数通用料或中低端专用料牌号上,高端产品基本空白。

朱伟平也称,长期以来,煤制烯烃产品同质化现象未从根本破解。“2014-2015年,由于快递行业兴起,包装材料用量巨大,煤制烯烃获得一次很好的机遇。但市场容量就那么多,几年过去,不少项目还停留在提供通用塑料等中低端产品,差异化、高端化产品仍靠进口。”

另有来自石化路线的竞争。朱伟平表示,煤制烯烃项目多为60万-180万吨,石油路线动辄百万吨级别,“二者产品交叉重叠,必然存在同质隐患。”

破除“方案雷同、布局分散”制约

在朱伟平看来,要破除上述制约,煤制烯烃行业亟待解决“方案雷同、布局分散”问题。“一方面,把项目单耗降下去、产能提上来。用同等体量的煤,产品多了,相当于能耗、水耗及排放相应降低。另一方面,注重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朱伟平表示,在现有项目中,乙烯、丙烯等主产品约占80%,剩余20%是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副产品。“这些副产物质种类多、品类杂。即便是同一企业的项目,往往也分布在不同地方,由于未形成稳定的高附加值细化、小批次专用料生产条件,再利用经济性不足。而像宝丰集团,在同一区域建设多套装置,有助于形成集中统一利用的条件,这类项目更具优势。”

“煤制烯烃项目多建在资源地,原料保障难度小。历经低油价等冲击,证明了大多数项目具备经济效益。但也要看到,企业复制项目居多,国家升级示范项目进展相对缓慢,产品多元化、高端化程度偏低。”上述企业人士认为,在认清产业优势与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烯烃产品升级,并利用与石油化工技术耦和,向下游产业链延伸。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上述问题也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考验。对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提出,现代煤化工要走出一条高端发展的路子,根据项目所在地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等方式,与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氢能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只有找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产品,产业才能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实现主动发展。”

首页关于展会展会新闻行业新闻展会服务下载中心联系我们
  • 电话:010-88393520-833 13801092459
  • 传真:010-88393520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1号楼(B座)2单元5-503
  • 电子邮件:jiachunkai@cgmia.org.cn
  •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2020 版权所有: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9447号-3      技术支持:环保在线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微信二维码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