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一甲子。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蓝深集团如今已走过60余年的发展历程。
从作坊式生产作业,到八十年代中期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研发产品,继而加强自主创新走上了自主研发核心工艺产品之路......蓝深集团的成长见证了这一代老牌环保装备企业的风雨发展史。
“创绿色环境,向未来负责”。作为老牌环保装备企业,蓝深集团一直坚守“绿色”的初心,对行业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
深谙传统制造业革新理念
日前,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导制造业企业稳步提升数据化、网络化技术水平。
在环保装备领域深耕多年的蓝深集团深谙“智能化、节能化、集成化”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颠覆性技术性革命。
目前蓝深集团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上采用了远程数据管理运维,该系统是一个多功能、全天候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至少128台水泵、破碎机、格栅等设备的电量、温度、振动、压力、扬程、流量、进水、硫化氢浓度等物理量综合连续监测。
通过联机应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系统中的性能控制与能耗可以达到最佳化,同时还能节约运营成本。
品牌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砝码
在市场化竞争异常激烈的装备市场,“品牌”成为相当重要的砝码,蓝深集团尤其看重企业品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为国家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伴随着企业成长,从1997年创建蓝深品牌到2010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从年销售不足3000万发展到如今年销售近10个亿,蓝深集团成为了拥有国内领先流体技术的国家环保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品牌化发展之路上,蓝深集团有着自身独到的做法。一是创新营销模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品牌价值。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品牌的含金量。三是质量精益求精,确保品牌信誉。四是实施人才战略,为品牌建设工作提供保障。五是深层次发掘企业文化理念,扩大品牌价值内涵。六是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品牌不受侵害。蓝深集团通过一系列举措走上了以品牌创建为核心,以理性管理为基础,以规模效益求发展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之路。由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把打造环保知名品牌,为人类造福作为企业永恒的奋斗目标。
在论及当前的转型发展时期,蓝深集团董事长余必升表示既要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努力形成规模优势而进行标准化生产转型,也要考虑满足个性化需求,不放弃因标准化产品而无法覆盖的那部分非标市场。总之,围绕市场,蓝深集团坚持独家工艺包装的非标路线和标准化的规模发展路线同时并举。既要形成规模优势,也要量身定制。
自主创新,促进民族环保工业发展
目前,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强,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推广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关键环保技术产品自主创新,推动环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加快提高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
余董事长认为,蓝深集团的成长壮大就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发展史。国家强调加强环保技术产品自主创新,推动环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非常有必要,这将有助于提升国内环保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余董事长真诚建议要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国外先进环保设备的国产化率,力争国内环保设备与国外先进技术同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污水厂选用环保装备时要尽量优先考虑使用国产设备,不要盲目偏信国外产品,一方面拉动内需,更主要的是推进国内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民族环保工业的发展。
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两手抓”
在谈到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环保企业带来了挑战,余董事长表示,新冠疫情的爆发确实给企业的经营工作带来了困扰,市场销售深受影响。虽然疫情影响还会持续,但是我们坚定必胜信念,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营发展,努力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月下旬蓝深集团复工后,生产目前已全面恢复,集团正加紧全面启动国内各地的市场工作,迎接挑战,利用现有好的资源平台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快新品开发,做好技术储备,加快海绵城市配套环保设备技改项目的建设工作,增强发展后劲,力争2020年业绩与去年持平。 ”
展望未来
说到企业未来发展,透过余董事长自信而坚定的眼神了解到,蓝深集团将抓住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黄金良机,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在发挥集团市政、水利以及轨道交通等市场的传统优势基础上,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等市场的开拓力度。
同时结合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以及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等好的平台,进一步扩大项目总包战果,在加强营销创新的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产品的多元化,领先并拉大和所有潜在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
此外,还要加快海绵城市配套环保设备技改项目的建设工作,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寻求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22年集团规模在2019年实绩基础上增加3个亿。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2020 版权所有: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9447号-3 技术支持:环保在线